上海中山醫院網站(上海市 中山醫院)
北京醫院辦理住院:18311458123
自1988年成為國家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試點單位以來,28年如一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以下簡稱“中山醫院”)始終以培養高素質臨床醫師為己任,規范化培養合格(取得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住院醫師共1319名、全科醫師共268名,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醫學人才。
2014年,醫院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項目成為全球首個通過世界家庭醫師組織(WONCA)標準認證的全科醫師培訓機構;2015年10月成為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示范基地。
中山人秉承“過程規范、協同創新、持續推進”的管理宗旨,堅持“抓規范、重過程、強能力、增素質”的教育理念,探索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中山標準”,努力為國家培養合格住院醫師作貢獻。
齊抓共管的網絡化組織管理體系
醫院堅持以“住院醫師為中心”開展規范化培訓工作?!爸猩结t院培養出來的醫學人才,不僅要有一身過硬的基本功為患者解除病痛,更要有精湛的診療技術和以人為本的一顆醫者仁心確保醫療質量?!睆偷┐髮W附屬中山醫院樊嘉院長多次在醫院干部會上強調。
2009年起醫院探索“5+3”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總結經驗,完善了集畢業后教育委員會、管理部門、培訓基地、輪轉科室、教學小組5個層面的網絡化教學組織管理體系,要求各司其職,責任到人,并將“畢業后教育委員會”作為醫院規范化培訓工作的最高領導決策層,保障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有序落實。
為了使各項住培制度務實落地,醫院堅持每年召開“畢業后教育委員會”、“年度教學工作會”、“骨干師資研討會”等會議,而以基地為單位組織召開住院醫師座談會則是醫院圍繞以住院醫師為中心所搭建與住院醫師溝通的橋梁,每年管理部門堅持全程參與并收集住院醫師提出的問題和建議,針對性地完善和出臺培訓制度,截至目前已制訂共27項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管理制度。
“希望你們多提問題和建議,只要我們能做到的,一定為你們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教育處鄭玉英處長對住院醫師說。現在醫院在有限的醫療空間騰出地方建有2棟住宿樓,并專為住院醫師宿舍提供免費上網、多媒體示教室提供晚自修、圖書館保證全天13小時開放都是住院醫師們提出的建議,醫院都及時采納,為住院醫師業余時間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近年來,在醫院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培住院醫師福利待遇逐年提高,特別是考慮到全科住院醫師要下社區培訓,為每人每月多增加了500元的福利。
健全質量保障機制 確保培訓規范化、同質化 醫院建立健全各項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質量保障機制,嚴格落實、實施到位、運行高效。
為增強住院醫師主動學習意識,醫院將住院醫師培訓過程管理與評優掛鉤,設立住院醫師獎學金制度,每年對排名前20%的優秀住院醫師進行獎勵。同時出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優秀學員評選及獎勵辦法》,每年根據“計點積分”規則進行排序。
2009年探索“5+3”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模式過程中進一步完善評優評估指標,涉及住院醫師培訓整個過程,包括醫德醫風、臨床輪轉、專業培訓與考核、臨床實踐時間、業務學習、病史質量、各類表彰及科研能力等。醫院將指標落實到信息系統,實時、動態監測住院醫師培訓過程。
為嚴格實施輪轉排班制度,并將其納入日常培訓監管中,2010年,醫院出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輪轉報到制度》,管理部門嚴格按照培訓細則制定住院醫師輪轉計劃,并與醫院網絡中心共同研發信息化培訓管理平臺實時督查輪轉學習和帶教師資情況,杜絕了擅自更改輪轉計劃的現象,為標準化、規范化、同質化地完成住院醫師培訓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開全文
利用臨床技能培訓中心的新型平臺,積極探索外科技能培訓的新方法新模式,先后開展“中山醫院外科基本技能培訓班”、“中山醫院外科基本技能BSS-1師資培訓班”、“中山醫院外科腹腔鏡基本技能培訓班”等課程,已先后開展10期,培訓對象達266人次,這種新型培訓模式即可以提高住院醫師的外科基本技能培訓水平,又能夠對外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師資隊伍建設起到很好的作用,是為住院醫師外科技能培訓新模式的有益探索。
與此同時,醫院建立了一套以能力為導向的考核評估方法,成為住院醫師培訓過程管理的關鍵抓手。首先,住院醫師必須要通過日??己?、出科考核、年度考核和綜合能力考核后,才具備參加結業考核資格。其次,建立“四結合”的考核方式,即出科考核、年度考核與結業綜合考核相結合;筆試(機考)、口試與技能考核相結合;病人考核和SP考核相結合;院內考官與外聘專家考核相結合。2000平米的臨床技能中心為培訓考核提供保障。第三,嚴抓出科和年度考核,建設信息化學習與考核平臺,自編出科理論考試題庫4萬余題,由教育處每月統一組織住院醫師在計算機上進行出科理論考試,當堂反饋考試成績;出科技能考核由輪轉科室考核小組完成,教育處組織各基地教學主任和秘書組成督查組堅持每月下科室督查,及時將督查情況反饋給各基地主任,同時也為各基地教學主任和秘書提供互相學習的機會。
醫院始終將醫學人文素養教育貫穿于住院醫師整個培訓過程。2016年,為了提高住院醫師的綜合素質,以面授理論授課與工作坊形式相結合的新模式探索醫學人文課程,獲得住院醫師積極響應,課程一經推出,名額立即被“秒殺”,嶄新的醫學人文培訓模式受到了住院醫師的歡迎,已有170名住院醫師在業余時間完成了學習課程,使其崗位勝任力進一步提升。由住院醫師主講的醫學科普“月月講”活動是醫患雙方就一些疾病和健康問題互相交流的平臺,對培養住院醫師的社會責任感十分有益,該活動得到了醫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一經宣傳,住院醫師積極響應踴躍報名,開展至今,已成功舉辦36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這個平臺,也使我院住院醫師榮登全國首檔醫學電視演講節目,并榮獲第二屆上海市青年醫學科普能力大賽二等獎,充分展示了住院醫師的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歷時三年余的“巴林特小組”活動平臺對提高醫患溝通能力和緩解職業壓力都很有幫助,中山醫院巴林特小組活動每兩周定期在全院范圍開展,得到了許多住院醫師的喜愛,住院醫師也積極參與,其活動的效果不僅僅體現在醫患溝通的改善,在醫護之間、臨床醫生和醫院管理人員的交流也更加流暢了,進一步提升了住院醫師的職業素養水平。
帶教導師是住院醫師成為全面發展的醫學人才引導者,醫院堅持將師資隊伍建設作為教學強院的工作重點,搭建交流平臺逐步完善帶教老師的準入、培訓、督導、考核和獎懲機制,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教學方法,并通過開展各類教學培訓、教學競賽和教學督導等活動來提高各級教師的教學質量和能力。醫院定期組織青年教師開展授課試講和雙語教學授課競賽活動,推動青年教師隊伍的迅速成長;發揮資深教授傳、幫、帶的作用,如示范教學查房和參與教學督導;主治醫師教學查房督查和競賽活動等。醫院還先后與加拿大渥太華大學醫學院、多倫多大學、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大學等機構簽署了部分教學協作協議,對提升帶教師資的整體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先試先行 協同創新
中山醫院始終堅持以培養住院醫師崗位勝任力為導向引導住培管理者開展教學研究。
2010年,中山醫院創新探索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相結合培養新模式。醫院在市衛計委和復旦大學的統一領導下,探索試行“雙重身份”培訓與學位接軌培訓制度,以住院醫師及碩士研究生的“雙重身份”培養要求為目標,臨床能力培養完全依照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細則實施,科研能力培養嚴格按照專業學位相關要求執行。2012年,根據“雙重身份”住院醫師培訓目標和住院醫師調研結果,在醫院堅持28年的住院醫師公共科目系列講座基礎上,針對性地增設了側重于提高住院醫師科研能力的課程體系,包括循證醫學、文獻檢索、文獻評閱與臨床研究設計等課程。2015年起, 醫院定期舉辦與院士面對面的“科學精神與科技創新”院士大講堂,激勵住院醫師加強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至今已開展了11期。醫院還每年投入60萬元設立“青年基金”鼓勵住院醫師在掌握臨床技能同時培養創新能力;至今我院已有129名“雙重身份”住院醫師順利結業,同時獲得執業醫師資格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研究生畢業證和碩士學位證,成為臨床技能、科研能力和人文素養并舉的青年醫生。醫院參與的“我國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的探索和創新”研究榮獲國家教學成果特等獎。
“中山—社區”教學聯動,培養合格全科醫生
支持全科,探索“中山—濰坊”全科教學門診模式,“教學醫院做技能培訓,保證學員今后不論在哪兒行醫都能執行標準化操作,而社區主要培養全科醫生的臨床思維。”全科醫學系主任祝墡珠主任說。
1994年,中山醫院建立全科醫學科,積極探索全科醫師培養模式,現已在教材建設、教學方法、質量評估、教學管理、師資培訓以及社區基地一體化培訓帶教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規范、完善的教學與評估體系為特色的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中山醫院模式”。尤其是2013年醫院全科創新開展了“中山—濰坊”全科教學門診模式,成為現行全科醫師規范化培養模式的一個有價值的補充。目前中山醫院已有12位全科骨干師資分別在本市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社區師資的教學示范指導工作。
2015年開始,醫院將原本7個月的社區實踐培訓延長至年,且下社區實踐培訓分為三段式:培訓之始,每月安排一天下社區熟悉診療流程和工作環境;第二年全科醫師在社區導師帶教下分兩段展開真正的社區技能實踐。
至今已規范化培養合格全科醫師268人,列上海首位。2013年成為國家區域性全科醫學師資培訓示范(試點)基地。自2007年至2015年,已舉辦33期國家級及上海市全科醫學骨干師資培訓班,共為全國20余個省市的3746人提供了全科師資培訓。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供稿)